正在“消失”的陽澄湖大閘蟹
陽澄湖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境內,是中國著名的地理標志產品——陽澄湖大閘蟹的產地。然而,曾經幫助陽澄湖大閘蟹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品牌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制度,如今竟成為陽澄湖大閘蟹實現更高商業價值的阻礙。
中國市場上的大閘蟹品牌眾多,洪澤湖、太湖、固城湖等都是知名產地。其中,陽澄湖大閘蟹的知名度最高,雖然價格高昂,仍有不少消費者愿意買單。全國河蟹市場2017年大閘蟹總銷售額為778億元。其中,陽澄湖大閘蟹約為300億元,占比40%。
在陽澄湖的中心地帶,《財經》(博客,微博)記者看到,大片水面被竹竿和漁網分割成四四方方的區域,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座鐵皮屋建在水面上。陽澄湖本地養殖大戶俞三男向《財經》記者介紹,那些都是陽澄湖的漁民用于養殖螃蟹的圍網。在螃蟹捕撈季節,不少漁民晚上會住在鐵皮屋里看守螃蟹,防止有人偷盜。坐船湊近看,能看到不少螃蟹掛在網上,揮舞著大鉗,十分威風。
俞三男告訴《財經》記者,3兩重的母陽澄湖蟹和4兩重的公陽澄湖蟹,一只的市場價可達80元以上。《財經》記者在電商平臺看到,同等規格產自南京市固城湖的大閘蟹,單價在40元左右,僅為陽澄湖蟹的一半。
高昂的售價和供不應求的現狀,使得陽澄湖蟹飽受外地蟹仿冒的困擾。近年來,為保護水體,陽澄湖中養殖大閘蟹的圍網不斷拆除,養蟹水域逐漸縮小。為了向市場輸送數量更多的大閘蟹,陽澄湖周邊地區開始大力推廣池塘養殖,塘蟹的產量目前已經大大超過湖蟹,但這些產地為陽澄湖沿湖地區的大閘蟹,卻無法獲得陽澄湖的“身份認同”。
湖蟹與塘蟹
位于蘇州市相城區的陽澄湖鎮,以大閘蟹養殖為支柱產業。鎮中心遍地都是出售陽澄湖大閘蟹的商鋪,馬路邊也有不少蟹農搭起涼棚,向過路的車輛和行人兜售大閘蟹。
受報道影響,今年的陽澄湖鎮顯得有些蕭條。10月17日早晨,《財經》記者來到位于陽澄湖鎮鳳陽路的大閘蟹交易市場。正值吃蟹季,交易市場內卻只停著零星幾輛車,市場門口順豐速運的快遞員也在休息。
今年9月,《新京報》曝光了陽澄湖及周邊區域假冒陽澄湖大閘蟹的利益鏈條,同時指出,2017年,陽澄湖大閘蟹的真實產量為1600噸左右,市值約3億元,總銷售額卻達到了300億元左右。由此推算,市場上99%的陽澄湖大閘蟹是冒牌貨。
家住陽澄湖鎮的一位蟹農向記者證實了假陽澄湖大閘蟹的存在。這位蟹農家祖上就是漁民,父母自2006年開始在陽澄湖養蟹,目前向政府租有10畝的陽澄湖水面。她家養蟹的規模不大,又錯過了開網店的時機,因此主要靠老顧客做生意,也沒有加入相關的行業協會。她說,本地的市場上確實存在外來的假蟹。很多消費者不會識別真假,怕買到冒牌蟹,導致陽澄湖大閘蟹整體的價格賣不上去。
為了防偽,蘇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下屬的陽澄湖大閘蟹保護辦推出了“防偽蟹扣”,養殖戶憑借圍網證明領取。這項措施本意是保護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但實行的效果難稱完美。
防偽蟹扣的主體是一個防偽標識,可以裝在大閘蟹的腳上。今年的新版防偽蟹扣有數碼、二維碼等六種防偽驗證方式。打開防偽標識外層的塑料外殼,翻開標簽,就能看到獨一無二的12位防偽數碼和一個驗證二維碼,通過撥打電話及微信掃一掃等方式查詢,能立馬收到回復。一經驗證,防偽標識立即失效,可以避免重復使用。
但是,蟹扣在使用過程中卻出現了兩個問題。首先,雖然使用了多種防偽措施,但市面上的假蟹扣仍然屢見不鮮。各地媒體均報道過發現偽造陽澄湖蟹扣的問題。消費者也往往不會注意區分蟹扣的真假。
另一個問題是,即使是貨真價實的陽澄湖大閘蟹,也未必都能裝上防偽蟹扣。陽澄湖大閘蟹保護辦每年根據蘇州市農業委員會(下稱“蘇州市農委”)預估的產量制作防偽蟹扣,而陽澄湖大閘蟹的實際產量卻往往超出蟹扣的數量,因此并不是每一只陽澄湖蟹都能領到蟹扣。
前述蟹農家今年領到了3000個防偽蟹扣。“我家的防偽蟹扣通常都是藏好的,輕易不拿出來給客人看,都是勒緊褲腰帶用。”她說。
蟹扣剛剛開始發放的那幾天,蟹農們都在陽澄湖大閘蟹保護辦排隊領,有的時候要從早上排到晚上。她家的老客戶一般都不會要求戴蟹扣,但也不免有一些消費者單憑防偽蟹扣識別“正宗陽澄湖蟹”,真陽澄湖蟹如果沒有蟹扣戴,也會被誤打成“冒牌貨”。“我媽媽經常說,蟹扣是人戴上去的,不是螃蟹身上自己長出來的。”她說。
與外來的“假蟹”和出自陽澄湖但沒有防偽蟹扣的“真蟹”相比,戴著蟹扣的“正宗”陽澄湖大閘蟹確實顯得數量不多。但是,對于“99%是冒牌貨”的說法,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新聞辦主任姚水生表示不能同意。他認為,陽澄湖大閘蟹的真實產量遠不止1000多噸。
據蘇州市農委公布的數據,2018年陽澄湖大閘蟹預計產量為1300噸,平均規格為3.56兩/只。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財經》記者,蘇州市農委估算的產量數據是按照2005年的畝產量估計的,當時的平均畝產僅有300多只。
實際上,隨著水質的改善和養殖技術的提高,目前陽澄湖每畝圍網可投放的蟹苗在1000只至1800只之間,回捕率在80%以上,即每畝至少可產出螃蟹800只。此外,陽澄湖還有空曠水域散養面積5.5萬畝,每畝放養的螃蟹數目也有500只至800只。
姚水生的說法得到了前述蟹農母親和俞三男的證實,他們在自家的養殖圍網中每畝投放的蟹苗數目都在1000只以上。前述蟹農的母親告訴《財經》記者,以前可養殖水面多的時候,蟹農要靠螃蟹養活一家人,現在水面少了,還是要養活一家人,大家都在想辦法多放點蟹苗。
除了提高畝產量,陽澄湖周邊還在進行大規模的標準化池塘改造。現有養殖池塘面積7.48萬畝,是湖內圍網面積的四倍多,其中3.87萬畝已經完成標準化改造,剩下的也將在今年基本改造完成。目前江蘇省淡水研究中心正在標準化池塘中推行“863生態養殖模式”,基本能夠實現畝放蟹種800只,回捕成蟹600只,畝產值3萬元,現在已經開始批量上市。如果將這部分產量考慮在內,姚水生說:“陽澄湖沿湖地區養殖的螃蟹已經要以萬噸計算,基本上能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
而問題的關鍵就在于,這些塘蟹到底能不能被稱為“陽澄湖大閘蟹”?
保護變束縛
2003年,蘇州市人民政府向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下稱“質檢總局”)提出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申請。2005年,原質檢總局通過了相應審查,規定地域保護范圍為“以江蘇省蘇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劃定蘇州陽澄湖大閘蟹原產地域范圍的請示》提出的地域范圍為準,為江蘇省蘇州市自然形成的陽澄湖水域”,共計113平方公里。
成為原產地域保護產品(現稱“地理標志產品”)代表著陽澄湖大閘蟹獨具特色的品質得到了國家的認可,同時規范了“陽澄湖大閘蟹”這一名稱使用的條件,在品類繁多的蟹產品中為陽澄湖打響了品牌。
申請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的時候,陽澄湖內圍網養殖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當時的負責人恐怕怎么也不會想到,曾經的利好政策竟會成為束縛陽澄湖大閘蟹這一品牌發展壯大的重要因素。
按照原質檢總局規定的地域保護范圍,只有在陽澄湖113平方公里水面內養殖的中華絨螯蟹,才能被稱為“陽澄湖大閘蟹”并使用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志(現稱“地理標志”)。然而,這113平方公里的水面內,如今養蟹的僅剩1.6萬畝圍網養殖面積和5.5萬畝空曠水域散養面積,合計47.3平方公里。
圍網養殖螃蟹密度高,一畝圍網中至少會放入1000只蟹苗,需要投放大量飼料以保證螃蟹的正常生長,容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污染。陽澄湖已經成為蘇州市區除太湖外主要的飲用水源地。出于保護水質的需要,陽澄湖的圍網面積一再縮小。在上世紀的巔峰時期,陽澄湖里曾有14.2萬畝的圍網,如今僅剩下1.6萬畝,不到原來的八分之一。
顯然,嚴格按照現行規定,陽澄湖周邊7.48萬畝池塘里養出來的螃蟹,是不能稱為“陽澄湖大閘蟹”的,這些蟹農也無法領到官方發放的防偽蟹扣。然而,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未來不排除陽澄湖全面拆除圍網的可能性。
湖泊圍網養蟹面積大幅壓縮,陽澄湖的螃蟹養殖產業難免有走下坡路之勢。前述蟹農今年28歲,目前主要在家幫父母處理出售螃蟹的業務。她告訴《財經》記者,即使沒有拆圍網這件事,現在陽澄湖的年輕一代,做螃蟹養殖這一行的也已經越來越少。“如果陽澄湖圍網全部拆除,我們家可能就要轉行了。”她的母親在一旁補充道:“我都50多歲了,直接退休好了。”
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認為,陽澄湖大閘蟹這個品牌已經需要進行“搶救性保護”,其中的關鍵就是擴大原產地保護范圍。《財經》記者獲悉,協會正在積極向蘇州市政府提起書面申請。目前,包括昆山市農業委員會、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在內的政府機構和行業組織都在不遺余力地推廣“廣義陽澄湖大閘蟹”的概念,主張陽澄湖包括周邊流域內的池塘里養殖出來的優質大閘蟹,都可以叫陽澄湖大閘蟹。
《財經》記者采訪了幾位消費者,大部分表示暫時無法接受塘蟹也叫陽澄湖大閘蟹的說法。
前述蟹農也表示,在湖內圍網沒有完全清除之前,兩者肯定是有區別的。但有其他當地蟹農質疑道:“我們陽澄湖的人,自己在陽澄湖邊上養的螃蟹,不叫陽澄湖大閘蟹叫什么蟹?”
姚水生告訴《財經》記者,“廣義陽澄湖大閘蟹”要得到官方的蓋章認可,最終還需要通過相關部門地理標志的審核。目前相關工作還在準備階段,希望明年能得到批準。“通過相關部門審核以后,我們就可以大大方方地說了。”
在擴大原產地保護范圍沒有得到批準之前,姚水生建議商家采用折中的處理方法,在宣傳時不要采用“某某牌陽澄湖大閘蟹”的說法,只寫“某某牌大閘蟹,產地陽澄湖”,避免違反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規定。
問題不止在陽澄湖
在距離陽澄湖不遠的太湖,蟹農們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按照規劃,蘇州市范圍內太湖水域中的4.5萬畝圍網將在今年年底前基本拆除。
李洪偉2007年大學畢業后加入太湖朱毛根水產專業合作社,2017年開始在天貓上運營合作社的旗艦店,至今已在太湖邊工作了11年。
李洪偉告訴《財經》記者,太湖內的圍網拆除后,太湖蟹的養殖模式將從高密度精養變為粗養。政府每年會在湖中投入蟹苗,沿岸有養殖證的漁民仍然可以在太湖內捕撈,但是產量肯定會下降。考慮到漁民的生計問題,太湖周邊也在推廣標準化池塘養殖。
太湖蟹沒有提交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申請,與陽澄湖蟹相比,太湖蟹的概念沒有那么嚴格的規定,但是依然有很多消費者認為只有太湖里養出來的螃蟹才能叫太湖蟹。
“很多人聽到拆圍網這個消息后,第一反應就是以后太湖蟹這個品牌是不是就沒有了。”李洪偉說,“明年太湖蟹肯定要重新定義,應該是和現在的陽澄湖一樣,要讓周邊池塘內養的蟹也能叫太湖蟹。”
這段時間是大閘蟹的銷售旺季,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李洪偉的電腦不斷響起收到客戶消息的提示音。
對于網店明年如何運營,他還感到非常迷茫。“現在偶爾也會想一想明年的店鋪文案怎么寫,怎么宣傳,怎么能讓客戶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們、理解我們。過了這個忙季,這都是慢慢要思考的事情。”
消費者關注的是蟹的品質。“陽澄湖大閘蟹最大的背書就是好吃,好吃就是正宗的。”姚水生說,“其實塘蟹的品質已經能接近甚至達到湖蟹的水平。只要螃蟹的質量好了,消費者就不會介意到底是塘蟹還是湖蟹。”但是姚水生和李洪偉都明白,要讓市場接受這個新的“陽澄湖蟹”和“太湖蟹”定義,需要一定的時間。